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名词解释定义是?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这些特征是从大量个体儿童的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年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婴儿期(0 - 1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对外部环境充满好奇,情绪反应较为简单直接,基本需求主要通过哭、笑等方式表达。
幼儿期(1 - 3岁):语言迅速发展,开始掌握简单词汇和句子,自我意识萌芽,独立性有所增强,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
学前期(3 - 6、7岁):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想象力丰富,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游戏成为主导活动,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同时道德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
童年期(6、7 - 11、12岁):进入学校后,学习成为主要活动,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发展,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同伴关系在其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有助于家长、教师等更好地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 上一篇:什么是自溶,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尚书·洪范》中的“八政”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