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体二用,名词解释定义是?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分析汉字构造时提出的理论。
具体如下: 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比如 “日” 字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像太阳;“月” 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
指事:也是“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会意:是“合体造字法”,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从”字,两个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
形声:同样是“合体造字法”,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
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如“河”字,左边的“氵”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的“可”是声旁,表示读音。
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
二用:指转注和假借两种用字法。
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大致意思是,转注字有相同的部首,意义上相近或有联系,可以互相注释。
例如“考”和“老”,都与年纪大有关,“考”有年老之意,后来引申为对去世父亲的称呼;“老”表示年纪大,二者部首相同(都属“老”部 ),意义相通。
假借:许慎解释为“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即语言中某些词本来没有专门为它造字,就借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它的意义。
比如“自”,本来是指“鼻子”(象形字,像鼻子的形状),后来被借用来表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而表示“鼻子”的意思另造了“鼻”字。
- 上一篇:藏针法:
- 下一篇:铄石流金什么意思?铄石流金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