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以包代管”的现象措施有()。
杜绝“以包代管”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多方面措施: 制度建设与合同管理层面 完善承包合同条款 在合同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详细界定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等各方面的具体职责,避免职责模糊导致管理真空。
例如,明确规定承包方必须建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资质要求,以及发包方对承包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权力和方式。
设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和违约责任,对于未能履行管理职责的一方进行明确的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
比如,若承包方未按规定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应承担相应的罚款,并负责返工直至达到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发包方要制定全面的项目监管制度,涵盖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
规定检查的频率、内容和标准,确保对承包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例如,每周进行一次日常巡查,每月开展一次全面质量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专项检查。
建立监管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查的情况,包括发现的问题、整改要求和整改结果等,以便跟踪管理和追溯责任。
人员管理与培训层面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 发包方在选择承包方时,要严格审查承包方的企业资质、业绩、信誉等情况,确保其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和条件。
同时,对承包方派驻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资格审核,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
例如,审查项目经理是否具有相关项目管理经验和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要求承包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和资质审查,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对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核查其操作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组织联合培训 发包方和承包方共同组织针对项目管理、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例如,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的施工安全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组织现场实操演练等。
通过培训,使双方人员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同时,促进双方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过程监督与沟通协调层面 强化现场监督 发包方要安排专人常驻项目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
监督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工艺执行情况等进行随时检查。
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使用项目管理软件等,实现对项目的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定期的项目沟通会议制度,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参加,共同汇报项目进展、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协调各方工作。
例如,每周召开一次项目例会,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进度协调会。
设立专门的沟通渠道,如联络热线、工作群等,方便双方人员随时交流信息,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同时,鼓励双方人员积极反馈管理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方式。
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层面 实施绩效考核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承包方的项目管理成效进行量化考核。
考核指标包括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
例如,安全管理方面考核事故发生率,质量管理方面考核工程质量合格率等。
根据考核结果对承包方进行奖惩,对于管理成效显著的承包方给予经济奖励、荣誉表彰或后续项目合作优先考虑等激励措施;对于考核不达标、存在严重管理问题的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罚,甚至解除承包合同。
建立诚信档案 发包方建立承包方诚信档案,记录承包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管理水平、履约情况、违规行为等信息。
诚信档案作为今后选择承包方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诚信档案与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相挂钩,对于诚信记录良好的承包方,在行业内给予宣传推广;对于存在严重“以包代管”等不良行为的承包方,进行通报批评并限制其市场准入。
- 上一篇:什么是额状面(又叫冠状面),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牛肉舌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