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铁血政策”,名词解释定义是?
“铁血政策”(德语:Blut und Eisen),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即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通过战争和暴力手段来解决重大政治问题,推进国家统一进程 。
19世纪中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众多邦国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强调:“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 “铁”代表强大的军事力量,“血”意味着不惜通过战争流血的方式。
在“铁血政策”的指导下,俾斯麦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 普丹战争(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夺取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等地,提高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邦国中 的地位。
普奥战争(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最终普鲁士获胜,排除了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的势力,建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
普法战争(1870 - 1871年):普鲁士联合南德诸邦,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国。
这次战争激发了德意志民族的爱国热情,推动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标志着德国统一的最终完成。
“铁血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德国的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但这种政策也带有强烈的强权色彩和军国主义倾向,对后来德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上一篇:什么是榷酤,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华为BRAS设备查看地址池利用情况指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