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除了
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为您列举常见方法及“除外”情况: 哥特式弓描记法 当下颌后退到正中关系位时,下颌运动轨迹呈哥特式弓形状。
通过在上下牙列或口腔黏膜上安装特定装置,记录下颌运动轨迹,其顶点即为正中关系位 。
直接咬合法 卷舌后舔法:患者舌尖卷向后上方,舔抵上颌腭小凹稍后处,同时下颌作咬合动作,可引导下颌回到正中关系位。
吞咽咬合法:患者在吞咽唾液时,自然咬合,此时下颌常处于正中关系位,因为吞咽时咀嚼肌的协调收缩有助于下颌定位。
后牙咬合法:嘱患者轻咬,然后逐渐加力咬在后牙上,利用后牙牙尖交错的引导作用,使下颌回到正中关系位。
肌监控仪法 利用肌监控仪发出的微量电流刺激咀嚼肌,使其有节律地收缩,缓解肌肉紧张,引导下颌处于生理休息位,进而确定正中关系位。
除以上方法外,像单纯凭借患者主观随意咬合来确定正中关系位是不准确的,不能作为可靠方法。
因为患者主观随意咬合时,下颌位置往往不稳定且易受多种因素干扰,难以精准到达正中关系位 。
- 上一篇:什么是年轮,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被动卧位,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