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层理论”,名词解释定义是?
中层理论(Theories of the Middle Range)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于1949年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
中层理论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
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内涵: 范围适度:聚焦于特定的社会现象或有限的经验领域,不像宏大理论试图阐释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也不会过于琐碎地关注个别具体事件,旨在针对某一类具体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研究青少年犯罪、职场人际关系等具体领域。
经验性与抽象性结合:基于经验研究,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实证基础,同时又包含一定程度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命题,能够超越具体的观察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和机制。
可验证性:中层理论所提出的命题和假设相对清晰明确,能够通过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进行检验和评估,从而判断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积累性与关联性:不同的中层理论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修正和拓展,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推动学科知识的逐步积累和理论的持续发展。
中层理论为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理论构建方式,促进了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紧密结合,推动学科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