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20个基点和lpr-30基点的区别
LPR(Loan Prime Rate)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点(Basis Point)是衡量利率变动的最小单位,1个基点等于0.01% 。
“LPR - 20个基点”和“LPR - 30个基点”主要有以下区别: 利率水平不同 LPR - 20个基点:意味着在相应期限的LPR基础上减去0.20%。
例如,当1年期LPR为3.55%时,执行“LPR - 20个基点”后的利率是3.55% - 0.20% = 3.35%。
LPR - 30个基点:是在LPR基础上减去0.30%。
同样以1年期LPR为3.55%为例,执行“LPR - 30个基点”后的利率则变为3.55% - 0.30% = 3.25%。
显然,“LPR - 30个基点”得出的利率更低。
利息支出有差异 贷款利息计算:假设贷款金额为50万元,贷款期限30年,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
在“LPR - 20个基点”,即利率为3.35%的情况下,每月还款额约为2176.04元,总利息支出约为28.34万元。
若采用 “LPR - 30个基点”,也就是利率为3.25%时 ,每月还款额约为2138.19元,总利息支出约为26.98万元。
相比之下,“LPR - 30个基点”的总利息支出更少,能为借款人节省一定的利息成本。
反映的政策意图和市场情况不同 LPR - 20个基点:这种定价方式可能表明市场利率调整幅度相对有限,政策对于贷款利率下降的支持力度适中,旨在维持市场一定的资金成本平衡,既促进经济适度增长,又避免利率过度下降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如对金融机构盈利的过度挤压等。
LPR - 30个基点:通常意味着政策层面希望更大程度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更快复苏或增长。
较低的利率加点数值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进行贷款融资,带动经济活动的活跃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