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明确了市场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角色定位,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
民主法治改革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同时,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
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社会事业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致力于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国防和军队改革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军事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理论创新意义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经济发展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举措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政策的推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进步意义
在社会事业、民主法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改革部署,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和支持。
国家治理意义
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确立了科学的治理框架。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国际影响意义
展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改革举措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
- 上一篇:形容有毅力的四字词语
- 下一篇:山羊和狮子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