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扬自得与洋洋自得的区别
“扬扬自得”与“洋洋自得” 意思相近,都形容人非常得意的样子,但在出处和使用习惯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出处
扬扬自得: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讲述晏子车夫为晏子驾车时,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洋洋自得:最早可追溯至《列子·仲尼》:“ 公子牟 仰天而笑曰:‘ 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与 韩檀 等肄之。’ 乐正子舆 曰:‘ 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 魏王 曰:“有意不心 。有指不至 。有物不尽 。有影不移 。发引千钧 。白马非马 。孤犊未尝有母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公子牟 曰:‘ 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 。无指则皆至 。尽物者常有 。影不移者,说在改也 。发引千钧,势至等也 。白马非马,形名离也 。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 乐正子舆 笑曰:‘ 子穿凿附会,将无说以自解,而洋洋自得,亦无所用之。’ ”
使用习惯
扬扬自得:更侧重外在神态、举止上呈现出得意的样子,让人直观地从其姿态、神情中感受到那份得意 。例如:他考了满分,一路上扬扬自得,逢人便讲自己的成绩。
洋洋自得:强调内心充满得意的情绪,这种得意可能更深入、更内在一些,不一定完全通过外在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他对自己刚完成的作品洋洋自得,觉得必定能获得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