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生活百科 > 详情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兴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释:

起源与背景

它受到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同时结合了当时中国上海等大都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商业繁荣、文化多元,新感觉派正是在这样的都市土壤中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光怪陆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

文学主张

新感觉派强调主观感受和直觉,追求对现实的“新的感觉”。他们认为传统的写实手法已无法真实地呈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主张以独特的感觉和新奇的手法去描写客观世界,注重挖掘人物潜意识和变态心理,试图从全新的角度揭示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

创作特点

题材内容:多聚焦于现代都市生活,描绘都市中的摩登男女、舞场、酒吧、影院等现代都市景观和消费娱乐场所,展现都市的繁华喧嚣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空虚、堕落和迷茫,揭示都市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例如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生动刻画了在夜总会这一特定空间里不同人物的荒诞行为和复杂心态。

艺术技巧:在形式和技巧上大胆创新,大量运用意识流、蒙太奇、象征、暗示等现代派手法。打破传统叙事结构,采用跳跃、多变的叙事方式,使小说情节碎片化,增强故事的节奏感和紧张感;在语言上追求新颖奇特,善用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文字强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力,以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如刘呐鸥的小说,文字充满节奏感和画面感,生动展现出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迷幻色彩。

文学地位与影响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国第一个自觉运用现代派手法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它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启发了一批作家对现代都市题材的关注和对新的创作技巧的探索 。

您可能感兴趣

相容性名词解释

相容性名词解释

"相容性"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化学领域指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时

提货单名词解释

提货单名词解释

提货单(Delivery Order,简称D/O) 是指收货人或其代理人据以向集装箱

反制的名词解释

反制的名词解释

"反制"指的是针对某种不利情况、行为或策略而采取的对抗性措施

菌落的名词解释

菌落的名词解释

菌落(colony)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

数值孔径名词解释

数值孔径名词解释

《沁园春·长沙》全诗如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行政领导权力的名词解释

行政领导权力的名词解释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

为什么有的人给人感觉像小孩

为什么有的人给人感觉像小孩

有的人给人感觉像小孩,可能由以下多方面原因导致:外貌形象长相稚嫩

审计监督名词解释

审计监督名词解释

审计监督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政府再造名词解释

政府再造名词解释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

普惠制名词解释

普惠制名词解释

普惠制,即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缩写为G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