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达旦的历史故事
“秉烛达旦”这一典故与三国时期的关羽有关。
在《三国演义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有所描述。当时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关羽为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被困于下邳附近的土山之上。曹操爱才心切,想劝降关羽,于是派张辽前去游说。经过一番商议,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确保刘备两位夫人的安全,给予她们皇叔俸禄赡养;三是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最终答应了这些条件,关羽这才归降曹操 。
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赏赐众多,还封关羽为偏将军,但关羽始终心系刘备。为了让关羽真心归服,曹操安排关羽和两位嫂嫂共处一室,想以此来考验关羽,看他是否能坚守忠义。关羽深知曹操用意,他将二位嫂嫂安置在内室休息,自己则手持蜡烛,整夜站在室外守护,直到天亮。
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义和正直,“秉烛达旦”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常用这个词形容人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事,也体现了一种坚守原则、忠诚不渝的高尚品德 。
- 上一篇:小古文《浙江之潮》
- 下一篇:三边孔四边孔记忆口诀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