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15篇(范文3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一:粗盐提纯 一、实验目的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及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滤纸等。
药品:粗盐、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 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约 5g 粗盐,用量筒量取 10mL 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将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现象并记录。
过滤:制作过滤器,将滤纸折叠后放入漏斗中,用水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次过滤。
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四、实验现象记录 溶解:粗盐逐渐溶解,溶液呈浑浊状,有少量泥沙等不溶物悬浮。
过滤:滤液逐渐变澄清,滤纸上残留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蒸发:随着加热,水分逐渐减少,有白色固体析出,最后得到白色的精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计算产率:用托盘天平称量得到的精盐质量,计算精盐的产率。
产率 =(精盐质量÷粗盐质量)×100%。
经计算,本次实验精盐产率为[X]%。
误差分析: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有过滤时滤液有损失;蒸发时未充分搅拌,导致部分固体溅出等。
产率偏高可能是由于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进行过滤,或者蒸发后精盐中含有水分等。
六、实验结论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减少误差。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相关实验操作。
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镊子、燃烧匙等。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铁丝、澄清石灰水、棉花。
三、实验步骤 氧气的制取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装药品:在试管中装入适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点燃酒精灯,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集中加热药品部位。
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
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氧气的性质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镊子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然后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预先铺一层细沙或加少量水,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记录 氧气的制取: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逐渐变为墨绿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到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的性质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并验证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木炭、铁丝等物质的燃烧。
在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瓶底预先铺细沙或加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六、实验结论 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助燃性和氧化性。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三:酸碱中和反应 一、实验目的 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习借助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管、pH 试纸、表面皿等。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
三、实验步骤 在烧杯中加入约 10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直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停止滴加稀盐酸。
用 pH 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记录数据。
四、实验现象记录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随着稀盐酸的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用 pH 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 pH 约为 7。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钠。
反应后溶液的 pH 约为 7,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HCl = NaCl + H₂O。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H₂O)。
六、实验结论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
借助酚酞试液等指示剂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以下为另外 12 篇化学实验报告主题方向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按照上述格式进行撰写: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盐的化学性质实验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 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水的净化实验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上一篇: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
- 下一篇:投标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