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审公廨,名词解释定义是?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是 1864 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标志之一。
其主要特点和运作模式如下: 管辖权: 会审公廨受理各国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凡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必须有该国领事官员参与会审;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名义上由中国官员独自审断,但实际上租界领事往往会干涉审判过程。
审判制度: 它采用西方的一些审判程序和规则,与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有所不同。
审判过程中,外国领事依据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特权,对案件审理施加影响,使得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会审公廨的设立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延伸,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使中国政府对租界内华人的司法管辖权受到极大限制,中国司法独立地位丧失 。
直到 1926 年,中国与列强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规定将其改为临时法院,1930 年,临时法院正式改组为上海特区法院,会审公廨制度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