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笔记
一、文章背景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大夫而作。白求恩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医生,加拿大共产党员。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因救治伤员感染败血症,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同志写下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生字词
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殉(xù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ài):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chén):热情。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鄙薄(bǐ bó):轻视。
纯粹(cuì):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多音字
量:liáng(测量);liàng(重量)
藏:cáng(隐藏);zàng(宝藏)
三、文章结构与内容
第一部分:
段落层次:第1自然段
主要内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一种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写作手法:运用对比,将白求恩的无私奉献与一些人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
第二部分:
段落层次:第2自然段
主要内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通过描写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与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形成鲜明对照,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写作手法:先概括阐述白求恩的精神,然后通过正反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可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
段落层次:第3自然段
主要内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出白求恩在医术上的精湛,“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并号召大家学习他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因为“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写作手法:以白求恩的高超医术为例,从正面说明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
段落层次:第4自然段
主要内容:作者表达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之情,再次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意义。“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并阐述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标准。
写作手法:直抒胸臆,表达对白求恩的深切怀念,同时升华主题,激励人们向白求恩学习。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事迹的叙述,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之情。
五、写作特点
夹叙夹议:文章在叙述白求恩的事迹时,穿插着精当的议论。如在叙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行动后,紧接着议论“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使读者既能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又能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比鲜明: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将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与某些人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对比,将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与某些人的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高尚,也批评了不良现象,使褒贬更加分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饱含深情。如“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深厚情谊。
- 上一篇:清调补养衡每个字的理念
- 下一篇:大匙大匙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