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范文3篇)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战斗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了解五壮士在狼牙山歼敌的经过和他们英勇跳崖的壮举。
难点
体会五壮士在胜利完成任务后,为什么把敌人引上绝路,而不选择安全转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引出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介绍狼牙山的地理位置和“五壮士”的基本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读音和字形问题。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讲解“晋察冀、日寇、悬崖、雹子、屹立、崎岖”等字词。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感。
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默读,画出描写五壮士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分析这些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齐读,思考:“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他们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指名朗读,找出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如“攀登、依托、射击、掷、滚落、砸”等,体会战斗的激烈和五壮士的顽强。
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战斗场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第六至九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五壮士在山顶上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分析“屹立、眺望、回头望望、纵身跳下、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等词语,体会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指导学生背诵这一部分。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回顾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五壮士的英雄壮举表现了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和描写五壮士英勇行为的句子。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写一篇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庙、务、葛”等。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描写五壮士言行的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细节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五壮士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难点
体会五壮士崇高的精神境界,理解“壮”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狼牙山五壮士之歌》,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展示狼牙山的图片,简单介绍狼牙山的地形特点,引发学生对五壮士事迹的好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小组内交流预习时收集的资料,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认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狼牙山五壮士”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回答后总结: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描写五壮士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例如,在学习“英勇跳崖”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纵身跳下”“昂首挺胸”等词语,感受五壮士的英勇无畏;通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口号,体会五壮士对祖国和党的无限忠诚。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他们是“壮士”?
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总结“壮”体现在他们的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等方面。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这个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强调五壮士精神的时代意义。
作业: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段落;制作一份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手抄报。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会写“寇、晋”等 14 个字,会认“丸、岷”等 8 个字,能正确读写“进犯、转移”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战斗过程和英勇跳崖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难点
感受五壮士崇高的精神境界,理解他们选择英勇牺牲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你们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呢?(请几位同学分享)
今天,我们要走进狼牙山,去了解五位抗日英雄的壮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概括主要内容,并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三)精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接受任务”部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痛击敌人”部分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五壮士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逐句分析,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从“沉着”“才”等词中体会马宝玉的冷静和作战经验丰富。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学习“引上绝路”部分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五壮士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习“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部分
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斗的激烈和五壮士的英勇。
学生朗读这两部分内容,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
重点分析“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等句子,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回顾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五)布置作业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段落。
以“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为题,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 上一篇:兰兰过桥的教学反思
- 下一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