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课文原文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原文如下: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 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 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 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 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 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 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 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 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 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 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 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 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 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月光照 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 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 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 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 上一篇:生命生命阅读答案
- 下一篇: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