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哪种情况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1、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2、自体移植的步骤
3、注意事项
4、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4个常见原因
5、哪种情况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患者体内的过程。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并在患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治愈某些疾病的目的,此过程即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人们习惯上称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骨髓移植”, 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早是用骨髓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还可来源于外周血、脐血,分别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
自体移植的步骤:
(1)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所谓动员,是指通过药物将造血干细胞从患者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再利用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干细胞动员常采用的药物包括造血生长因子(即升白针)、普乐沙福等。每次自体移植所需CD34+细胞数量应≥2×106/kg,建议采集足够2次移植所需的细胞数。
(2)干细胞冻存
把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在极低温度的环境中保存。
(3) 移植前患者需要作何准备?
进行ASCT 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和完善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① 病史和体格检查。② 体能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 或卡氏(KPS) 评分。③ 血常规、分类及ABO 血型检查。④ 主要脏器特别是心、肺、肾和肝功能等功能评估
(4)大剂量化疗(也叫预处理)
这一步骤是通过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尽可能将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清除干净,以达到深度缓解,延长生存的目的。因此预处理方案和药物的选择对预期取得的疗效及移植过程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目前一线推荐的预处理方案为注射用盐酸美法仑。
(5)造血干细胞回输
复苏冻存的造血干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与输血过程类似。目的是支持患者的造血恢复,减少患者因骨髓抑制产生的严重的并发症。
(6)植入与恢复
回输造血干细胞后,如果在至少一周没有成分血输注的情况下,连续3天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0.5x109/L,血小板计数≥20x109/L,说明造血干细胞植入成功。
注意事项:
1.建议早期进行移植,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早期移植比晚期移植获益更大,晚期移植常常失败率较高;
2. 建议采集足够两次移植所需要的干细胞量(采集的干细胞可长期保存):如果首次移植后未达到足够的缓解,可进行第二次移植,第二次移植一般在首次移植后半年内进行;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推荐作为骨髓瘤的常规治疗,对部分极高危患者可考虑异基因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4个常见原因:
第一、供受者HLA配型不合。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到供者细胞后会进行攻击,阻止造血干细胞生长成活,这样就会导致移植失败。
第二、预处理强度不够,对受者免疫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不够强也会导致移植失败。
第三、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不够或种子太少也是导致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四、就是受者合并感染及一些药物的使用,抑制干细胞的生长。
哪种情况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疾病恶性度高、化疗效果差的,符合其中任意一项都需要进行移植:
疾病恶性度高
1. 年龄:1岁以下的先天白血病和55岁以上的老年白血病预后均较差;
2. 白细胞高:起病时白细胞显著增高;
3. 染色体:复杂核型、单体核型、-7、inv(3)等;
4. 流式:如早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
5. 融合基因:如:MLL-AF4、MLL-AF6、TLS-ERG等;
6. 基因突变:如GATA2、FLT3-ITD高频突变、RUNX1、ASXL1、TP53等;
7. 治疗相关、继发性白血病、MDS:如之前患过实体瘤或其它血液肿瘤,化疗后数年又出现的白血病、MDS等。
化疗效果差
1. 难治:经过2个标准化疗仍不能完全缓解;
2. 残留阳性:缓解后残留持续阳性或反复阳性;
3. 复发:停药后复发或治疗过程中复发的;
4. 不耐受:各种因素导致不耐受化疗的。
- 上一篇:核检测多久同步到健康码上?
- 下一篇:胃寒的症状有哪些?胃寒患者怎样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