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穴位图文
呵护儿童健康的常用穴位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较为娇嫩,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疾病,还能在孩子生病时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穴位及其功效和按摩方法。
一、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增进食欲,改善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操作方法:将患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推 300 - 500 次。
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
二、清胃经 位置:在大鱼际外侧缘,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桡侧端至拇指根成一直线。
功效: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常用于治疗小儿呕吐、呃逆、口臭、胃脘疼痛等。
操作方法:自腕横纹桡侧端向拇指根方向直推,推 200 - 300 次。
三、清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功效: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可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操作方法:由无名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肺经,推 300 - 500 次。
四、清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功效:清利肠腑,导滞通便,多用于治疗小儿便秘、食积、腹痛等。
操作方法:从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推 200 - 300 次。
五、揉板门 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可治疗小儿食欲不振、腹胀、呕吐等。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在大鱼际平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揉动,揉 200 - 300 次。
六、运内八卦 位置:在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 2/3 处为半径所作的圆。
功效:宽胸理气,化痰止咳,行滞消食,常用于治疗小儿咳嗽、气喘、胸闷、腹胀、呕吐等。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在八卦穴上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推动,称运内八卦,一般运 100 - 300 次。
七、按揉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功效:健脾益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增强小儿免疫力,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按揉 3 - 5 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八、捏脊 位置:背部脊柱两侧,从尾骨端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功效:调整阴阳,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增强体质,提高小儿抵抗力,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家长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骨端的长强穴开始,沿脊柱两侧向上边推边捏,至大椎穴止,如此反复操作 3 - 5 遍。
在捏脊的过程中,每捏 3 下将脊背皮肤提起 1 次,称为“捏三提一法”。
在给儿童进行穴位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孩子娇嫩的皮肤和身体。
如果孩子病情较重或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
儿童穴位图文(1)
儿童穴位图文(2)
儿童穴位图文(3)
儿童穴位图文(4)
儿童穴位图文(5)
儿童穴位图文(6)
儿童穴位图文(7)
儿童穴位图文(8)
儿童穴位图文(9)
儿童穴位图文(10)
儿童穴位图文(11)
儿童穴位图文(12)
儿童穴位图文(13)
儿童穴位图文(14)
儿童穴位图文(15)
儿童穴位图文(16)
儿童穴位图文(17)
儿童穴位图文(18)
儿童穴位图文(19)
儿童穴位图文(20)
儿童穴位图文(21)
儿童穴位图文(22)
儿童穴位图文(23)
儿童穴位图文(24)
儿童穴位图文(25)
儿童穴位图文(26)
儿童穴位图文(27)
儿童穴位图文(28)
儿童穴位图文(29)
儿童穴位图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