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掌全身穴位图
脚掌分布着众多与全身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和反射区,刺激这些部位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脚掌的主要穴位和反射区: 穴位 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 。
功效: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调二便。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等多种病症。
长期按摩此穴,对养生保健、改善身体疲劳有较好效果。
按摩方法:睡前用温水泡脚后,盘腿而坐,用拇指指腹点按涌泉穴,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次点按 3 - 5 分钟。
然谷穴 位置: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利湿、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可调理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消渴、咯血、咽喉肿痛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然谷穴,每次按压 1 - 2 分钟,每天早晚各 1 次。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等病症,是补肾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用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揉太溪穴 2 - 3 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
反射区 头部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大脚趾趾腹全部,右侧大脑半球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大脑半球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功效:有助于改善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头部相关症状,对脑部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在大脚趾趾腹上进行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按摩,每个脚趾按摩 3 - 5 分钟。
眼反射区 位置:在双脚第二、三脚趾趾腹根部。
右眼反射区在左脚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脚上。
功效:可缓解眼睛疲劳、干涩、视物模糊等不适,对眼部疾病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揉第二、三脚趾趾腹根部,每次捏揉 2 - 3 分钟。
耳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第四、五脚趾趾腹根部。
右耳反射区在左脚上,左耳反射区在右脚上。
功效:对耳鸣、耳聋、中耳炎等耳部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促进耳部气血循环。
按摩方法:以拇指和食指相对,从第四、五脚趾趾根向趾尖方向推按,重复操作 3 - 5 分钟。
心脏反射区 位置:在左脚脚掌第四、五跖骨之间,靠近第五跖骨小头处。
功效:可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慌、心悸等症状,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心脏反射区,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 3 - 5 分钟。
脾胃反射区 位置:脾胃反射区相连,位于双脚脚掌中心稍偏内侧。
脾反射区在左脚,胃反射区在双脚都有。
功效: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手掌根部在脾胃反射区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揉按,每次揉按 5 - 10 分钟。
肝脏反射区 位置:在右脚脚掌第四、五跖骨之间,与心脏反射区相对应的位置。
功效:可调节肝脏功能,对肝功能异常、口苦、胁痛等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在肝脏反射区进行点按,每次点按 3 - 5 分钟。
肾脏反射区 位置:在双脚脚掌第二、三跖骨近端,相当于脚掌“人”字形交叉点稍上方。
功效: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可改善腰膝酸软、尿频、尿急、性功能减退等肾虚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肾脏反射区,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能耐受为度,每次按压 3 - 5 分钟。
膀胱反射区 位置:在双脚脚掌内侧,内踝前缘下方,舟骨下方的凹陷处。
功效:可调节膀胱功能,对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泌尿系统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压膀胱反射区,每次按压 2 - 3 分钟。
通过按摩脚掌穴位和反射区来促进健康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如果身体有疾病,应及时就医,穴位按摩只能作为辅助保健手段 。
脚掌全身穴位图(1)
脚掌全身穴位图(2)
脚掌全身穴位图(3)
脚掌全身穴位图(4)
脚掌全身穴位图(5)
脚掌全身穴位图(6)
脚掌全身穴位图(7)
脚掌全身穴位图(8)
脚掌全身穴位图(9)
脚掌全身穴位图(10)
脚掌全身穴位图(11)
脚掌全身穴位图(12)
脚掌全身穴位图(13)
脚掌全身穴位图(14)
脚掌全身穴位图(15)
脚掌全身穴位图(16)
脚掌全身穴位图(17)
脚掌全身穴位图(18)
脚掌全身穴位图(19)
脚掌全身穴位图(20)
脚掌全身穴位图(21)
脚掌全身穴位图(22)
脚掌全身穴位图(23)
脚掌全身穴位图(24)
脚掌全身穴位图(25)
脚掌全身穴位图(26)
脚掌全身穴位图(27)
脚掌全身穴位图(28)
脚掌全身穴位图(29)
脚掌全身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