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的穴位图
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身体气血不畅、肌肉僵硬等问题,通过刺激一些特定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缓解不适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穴位: 腰部穴位 命门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简单理解,可先找到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两个椎体就是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命门穴。
功效:久坐易伤肾,命门穴属督脉,具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功效,能补充肾气,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腰部酸痛、畏寒怕冷等症状,对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引发的不适也有一定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双手交叉,用掌心贴在命门穴上,稍微用力按揉,以穴位处有温热感为宜,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肾俞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宽)。
功效: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与肾脏联系紧密。
刺激此穴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改善久坐引起的肾虚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还能增强肾脏功能,促进身体代谢。
按摩方法:双手握拳,将拳眼放在肾俞穴上,轻轻按揉,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10 - 15分钟,早晚各一次。
臀部穴位 环跳穴 位置: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功效: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久坐会使臀部气血运行不畅,刺激环跳穴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臀部疼痛、麻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因久坐导致的下肢沉重、乏力等现象。
按摩方法:可采用点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按环跳穴,每次点按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20 - 30次;也可用掌根揉按,以穴位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每次揉按5 - 10分钟。
秩边穴 位置: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效:具有疏导下焦、通利二便、强健腰膝的作用。
久坐易影响盆腔气血和肠道功能,刺激秩边穴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便秘、小便不利等问题,同时缓解臀部及腰部的疲劳。
按摩方法:用手掌小鱼际部位着力于秩边穴,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摆动,频率每分钟120 - 160次,每次按摩10 - 15分钟;或者用肘部进行点按,力度稍重,以耐受为度,每次点按1 - 2分钟。
腿部穴位 委中穴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舒筋活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功效。
久坐后腿部气血运行受阻,刺激委中穴可有效缓解腿部疼痛、麻木、肿胀等不适,对腰背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委中穴,力度由轻到重,以能耐受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也可进行拍打,用空心拳轻轻拍打委中穴,每次拍打50 - 100下。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站位弯腰,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多种功效。
久坐易影响脾胃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身体免疫力,缓解因久坐导致的全身乏力。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天可进行3 - 4次;也可用艾灸的方法,点燃艾条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但不烫伤为度,每次艾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久坐的穴位图(1)
久坐的穴位图(2)
久坐的穴位图(3)
久坐的穴位图(4)
久坐的穴位图(5)
久坐的穴位图(6)
久坐的穴位图(7)
久坐的穴位图(8)
久坐的穴位图(9)
久坐的穴位图(10)
久坐的穴位图(11)
久坐的穴位图(12)
久坐的穴位图(13)
久坐的穴位图(14)
久坐的穴位图(15)
久坐的穴位图(16)
久坐的穴位图(17)
久坐的穴位图(18)
久坐的穴位图(19)
久坐的穴位图(20)
久坐的穴位图(21)
久坐的穴位图(22)
久坐的穴位图(23)
久坐的穴位图(24)
久坐的穴位图(25)
久坐的穴位图(26)
久坐的穴位图(27)
久坐的穴位图(28)
久坐的穴位图(29)
久坐的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