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颈椎穴位图
后脑颈椎附近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督脉穴位 风府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效:主要功效为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癫痫、半身不遂、感冒、鼻塞、目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颈椎病、脑血管病等。
主治机理: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诸阳经气血,风府穴位于督脉上,与脑部紧密相连。
刺激该穴位可调节督脉气血,疏散头部风邪,对于因风邪侵袭、气血不畅引起的多种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压风府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按摩2 - 3次。
哑门穴 位置: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具有开窍醒神、通利舌窍、息风止痉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暴喑、舌缓不语、癫狂痫、头痛、项强等病症。
在现代临床中,对失语症、脑性瘫痪、精神分裂症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主治机理:该穴位深部为延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中枢所在。
刺激哑门穴可直接影响脑部神经功能,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语言、神志等方面的异常。
按摩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按摩者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哑门穴,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每次按摩2 - 3分钟,每日1 - 2次。
需注意,针刺哑门穴时要严格掌握针刺方向和深度,应由专业医生操作。
膀胱经穴位 天柱穴 位置: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功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清头明目。
可治疗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等病症。
对于颈椎病、落枕、高血压等引起的不适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主治机理: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头部和颈项部,天柱穴位于膀胱经上。
刺激此穴位可调节膀胱经气血,疏散头颈部风热之邪,改善局部气血不畅导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按摩方法:患者可自行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两侧天柱穴,力度以穴位处有明显酸胀感且可耐受为宜,边按压边做轻柔的旋转动作,每次按摩3 - 5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
玉枕穴 位置:在头部,横平枕外隆凸上缘,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功效:具有清热明目、通络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痛、鼻塞等病症。
对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神经炎等引起的头目不适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主治机理:玉枕穴位于头部后侧,与眼睛、脑部等器官联系密切。
刺激该穴位可调节头部气血,清泻肝火,疏通经络,从而缓解因气血不畅、肝火上炎等引起的相关症状。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玉枕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产生轻微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2 - 3分钟,每日按摩2 - 3次。
这些穴位在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穴位的运用尤其是针刺等操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如需进行相关治疗,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后脑颈椎穴位图(1)
后脑颈椎穴位图(2)
后脑颈椎穴位图(3)
后脑颈椎穴位图(4)
后脑颈椎穴位图(5)
后脑颈椎穴位图(6)
后脑颈椎穴位图(7)
后脑颈椎穴位图(8)
后脑颈椎穴位图(9)
后脑颈椎穴位图(10)
后脑颈椎穴位图(11)
后脑颈椎穴位图(12)
后脑颈椎穴位图(13)
后脑颈椎穴位图(14)
后脑颈椎穴位图(15)
后脑颈椎穴位图(16)
后脑颈椎穴位图(17)
后脑颈椎穴位图(18)
后脑颈椎穴位图(19)
后脑颈椎穴位图(20)
后脑颈椎穴位图(21)
后脑颈椎穴位图(22)
后脑颈椎穴位图(23)
后脑颈椎穴位图(24)
后脑颈椎穴位图(25)
后脑颈椎穴位图(26)
后脑颈椎穴位图(27)
后脑颈椎穴位图(28)
后脑颈椎穴位图(29)
后脑颈椎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