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退烧穴位图
当人体出现发热症状时,按摩一些特定穴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退烧作用。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手上穴位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方法为,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合谷穴。
功效: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要针对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对发热伴有头痛、牙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10 - 15分钟,可双侧穴位交替进行。
少商穴 位置: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效:具有清热利咽、醒脑开窍的功效。
对于肺经风热导致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发热初期。
按摩方法:用另一手的拇指指尖掐按少商穴,每次掐按3 - 5分钟,以穴位处微微发红、有酸痛感为宜。
也可以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出少量血液,能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但此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手臂穴位 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当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便是该穴位。
功效:清热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痛。
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无论是外感发热还是阳明热盛所致的高热,都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在曲池穴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力度稍重,以穴位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且能耐受为度,每次按摩10 - 15分钟,每日可按摩3 - 4次。
尺泽穴 位置: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功效:具有清泻肺热、凉血止血、和胃降逆的功效。
对于肺热壅盛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指腹按压在尺泽穴上,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5 - 10分钟,可双侧穴位同时进行。
头部穴位 太阳穴 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可疏风散热、通络止痛、清肝明目。
对于外感风热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发热、头痛、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两侧太阳穴,做环形揉动,力度轻柔,以穴位局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5 - 10分钟。
大椎穴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低头时,颈部最高的棘突下方就是大椎穴。
功效: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
为退热的重要穴位,对各种类型的发热均有一定疗效,尤其适合风寒感冒或阳虚体质人群的发热。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指腹按压在大椎穴上,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10 - 15分钟。
也可用艾灸大椎穴的方法,点燃艾条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每次艾灸15 - 2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这些穴位对于退烧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如果发热温度过高(超过38.5℃)或持续时间较长、伴随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人体退烧穴位图(1)
人体退烧穴位图(2)
人体退烧穴位图(3)
人体退烧穴位图(4)
人体退烧穴位图(5)
人体退烧穴位图(6)
人体退烧穴位图(7)
人体退烧穴位图(8)
人体退烧穴位图(9)
人体退烧穴位图(10)
人体退烧穴位图(11)
人体退烧穴位图(12)
人体退烧穴位图(13)
人体退烧穴位图(14)
人体退烧穴位图(15)
人体退烧穴位图(16)
人体退烧穴位图(17)
人体退烧穴位图(18)
人体退烧穴位图(19)
人体退烧穴位图(20)
人体退烧穴位图(21)
人体退烧穴位图(22)
人体退烧穴位图(23)
人体退烧穴位图(24)
人体退烧穴位图(25)
人体退烧穴位图(26)
人体退烧穴位图(27)
人体退烧穴位图(28)
人体退烧穴位图(29)
人体退烧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