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的症状 脑溢血有什么症状
脑溢血的症状 脑溢血有什么症状
文章目录
1、脑溢血的发病原因
2、脑溢血有什么症状
3、脑溢血如何治疗
4、脑溢血如何预防
一、脑溢血的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
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
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
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
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脑溢血有什么症状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偏瘫、失语、半身感觉障碍、昏迷。
其他症状
其他全身症状有肺部感染、呕吐、上消化道出血、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脑水肿以及呼吸衰竭等。
诊断依据
1.大多数为50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4.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5.脑CT扫描检查可见脑内血肿呈高密度区域,对直径>1.5cm的血肿均可精确地示,CT对脑出血几乎100%诊断。
三、脑溢血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在5~12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四、脑溢血如何预防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
2.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控制体重,使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3.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不饮酒或限制饮酒;增加运动,中等强度;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药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常用降压药物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逐渐增加至足剂量;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口服降脂药物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斑块,需监测肝肾功、肌酶等。
- 上一篇:螨虫叮咬症状 去除螨虫的方法
- 下一篇:白炽灯属于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