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穴位图 手掌部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图
人的双手上有十二条正经脉的86个经穴和224个奇穴,手部集中了与体内所有器官均有关系的穴位。
手掌联结着人体的前部、手背联结着人体的后部各种器官,因此身体内部有无异常都可由经、穴传递给手的各部位。
手部穴位图
手部不同穴位所治疗的疾病也不相同。分别有以下功效。
1、止涎穴主治:中风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虚泄、结摸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牙痛、肠疝。
2、制污穴主治:外科肿瘤。
3、妇科五穴主治:痛经。
4.珠圆穴主治: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结膜炎、弱视。
5.八关穴主治:中风。
6.七华穴主治:脑瘤。
7、木火穴主治:半身不遂。
8、指肺穴主治:皮肤病、小腿痛、咽喉炎、支气管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9、三仙穴主治:皮肤因挫伤而肿痛、过敏性皮肤炎、疥疮、湿疹。
10、指千金一,二,三穴主治:急慢性肠炎、下腹痛、鱼刺鲠喉、肺虚畏冷。
11、指驷马穴主治:肋膜炎、皮肤病、脸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鸣、中耳炎、胸痛。
12、指胃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肺热咳嗽、肺虚畏令、皮肤病。
13、胆穴主治:黄胆病。
14、二角明穴主治:眉棱骨酸痛,眼压太高之胀痛、腰痛、鼻骨酸痛、闪腰岔气。
15、肺心穴主治:脊椎骨骨刺、颈项骨刺、项紧痛、小腿胀痛、肋膜神经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后脑头痛。
16、心膝穴主治:膝盖痛、肩脾痛、颈项痛、小腿胀痛及酸痛。
17、膝灵穴主治:膝盖风湿关节炎。
18、健脾穴主治:皮肤疾病。
19、指肾穴主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
20、正土穴主治:肠癌。
21、指三重穴主治:脸面神经麻痹、乳瘫、乳瘤、乳头肿大、肌肉萎缩、驱风。
22、正水三穴主治:腰酸痛、背痛、腿骨酸痛、腿外侧扭伤、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
23、少白穴:主治: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经痛、腰痛、痔疮。
24、水腰三穴主治:腰痛。
25、火膝穴主治:膝盖内侧痛、膝扭伤、眼球痛。
26、三叉一穴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眉棱骨酸、胀痛,视神经萎缩,半身不遂,痿症。
27、三叉二穴主治:半身不遂。
28、三叉三穴主治:长骨刺
29、三肩穴主治:五十肩、颈项痛、肩胛骨痛。
特效主治:五十肩。
30、重魁穴主治:退烧、头痛、偏头痛、感冒、咳嗽、气喘、三叉神经痛、眼红肿痛、高血压、拔牙麻醉用。
31、大白穴主治:急性肺炎。
32、灵骨穴:主治:肺气肿、肺癌、半身不遂。
33、上白穴主治:角膜炎、结膜炎、眼酸胀、近视眼、散光、坐骨神经痛、心绞痛、背痛、腰痛、弱视、迎风流泪。
34、分白穴主治:眼科诸疾。
35、内白穴主治:麻疹、白瘦风、紫疲症、慢性胰脏炎、脾肿大、痞块、牙齿酸、齿龈炎腰痛、坐骨神经痛、过敏性皮肤病。
36、外白穴主治:神经痛。
37、中白穴主治:岔气、闪腰岔气、骨刺、坐骨祺经痛及耳疾。
38、下白穴主治:肝痛、急性肝炎。
39、顺腕一穴主治:坐骨神经痛。
40、腕顺二穴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肾脏炎、肾盂炎、膀胱炎、腰痛、四肢骨肿、背痛、两腿痛、骨刺、耳鸣、耳型、颈项骨刺。
手部穴位图
第二掌骨体挠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足穴依次排列12穴,第五掌骨尺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生殖穴依次排列8穴,可以拇指端或指甲向掌骨体按掐为主要手法治疗相应脏器的疾患。现分别介绍如下。
1.手部第H掌骨挠侧全息穴位
(1)头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小头挠侧。
主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及头面、眼、耳、鼻、口、牙、脑等部位疾病。
(2)颈肩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端挠侧,头穴与上肢穴之间。
主治颈肩、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位的疾病。
(3)上肢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桡侧,颈肩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上肢、肘、腕、手及食管中段的疾病。
(4)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挠侧,头穴与脾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肺、胸、 *** 、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 *** 、睾丸、尿道、 *** 等部位疾病。
(11)腿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端挠侧,下腹穴与足穴之间。
主治臀部、股部、膝关节等下肢疾病。
(12)足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
主治足、踝部疾病。
2.手部第五掌骨尺侧全息穴位
(1)头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小头尺侧。
主治头面部及眼、耳、鼻、口腔等疾病。
(2)颈肩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体远端尺侧,头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周炎、肩部扭伤、落枕、颈椎病等。
(3)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体远心段尺侧,头穴与脾胃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肺、气管及胸背部疾病。
(4)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体远心段尺侧,心肺穴与脾胃穴之间。
主治肝胆疾病。
(5)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体尺侧,头穴与生殖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脾、胃。肌肉疾病。
(6)肾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体近心段尺侧,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之近脾胃穴1/3处。
主治遗尿,肾、膀胱及生殖系统疾病。
(7)脐周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体近心段尺侧,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之近生殖穴1/3处。
主治结肠炎、小肠炎、腰扭伤等。
(8)生殖穴
定位位于第五掌骨基底部尺侧。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肛周疾病,腰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