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图
消化系统解剖图
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结构分布
1、口腔
口腔是以骨性口腔为基础形成,前方开口叫口裂,由上下唇围成,后方以咽峡和咽交通,上壁是腭,下壁是口底,两侧壁叫颊。整个口腔被上、下牙弓分隔为前、后两部。
2、咽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上端附着于颅底,下端平环状软骨弓(第6颈锥下缘平面)续于食管,全长约12厘米。后壁平整,前壁不完整,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3、食管
食管是一个前后压扁的肌性管,位于脊柱前方,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环状软骨)与咽相续,下端续于胃的贲门,全长约25厘米。
4、胃
大部分位于腹上部的左季肋区。上端与食管相续的入口叫贲门,下端连接十二指肠的出口叫幽门。上缘凹向右上方叫胃小弯,下缘凸向左下方叫胃大弯,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叫胃底。
5、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在右髂窝与大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6、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7、肝
肝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肝上面膨隆,对向膈,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又叫脏面,脏面的中央有一横裂叫肝门,为肝管、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门户。
8、胰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腺,横跨在第1、2腰椎的前面,可分为头、体、尾三部。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助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也称作“乳化”)、胰脏(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各系统里所含器官比较多的系统,从食物进入口腔以后,唾液腺的分泌是一种消化功能,也可以属于消化系统。之后从咽喉部开始,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空肠、结肠,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之后是直肠、肛门,均属于消化系统器官。另外,两处重要的消化附属腺,即肝脏和胰腺,肝脏下方的胆囊也属于消化系统。
所以消化科所负责治疗的疾病包括食道的炎症、肿瘤、溃疡,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小肠病变、结肠病变、肝炎、胆囊炎、肝脏囊肿以及肿瘤等,包括胰腺炎、胰腺肿瘤,均属于消化内科的疾病范围。不同的医院分科也不同,比如部分医院可能会将胃肠科和肝胆科单独区分。
- 相关文章
- · 女性生理学解剖结构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