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滋味说,名词解释定义是?
“滋味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审美特征与品鉴标准的重要学说,由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钟嵘在其著作《诗品序》 中提出。
钟嵘认为,诗歌应具有能够使读者产生美感和情感共鸣的特质,即“滋味”。
他强调诗歌要运用自然、生动的语言,描绘具体可感的形象,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从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如同品尝美味佳肴般的审美享受。
具备“滋味”的诗歌,在内容上要“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真实深刻地反映事物与情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要综合运用赋、比、兴,使诗歌委婉含蓄又富有感染力。
钟嵘反对当时诗歌创作中过于注重用典、堆砌辞藻以及忽视情感表达的不良倾向,主张诗歌应回归到以情感动人、以韵味取胜的本质上来。
“滋味说”为后世诗歌创作与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