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抢救运动,名词解释定义是?
“抢救运动”又称“抢救失足者运动” ,是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发生的一场严重扩大化的审查干部运动。
以下为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斗争环境,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根据地进行封锁、破坏,并派遣特务渗透。
同时,随着革命队伍不断壮大,新吸收了大量人员,出于巩固组织、纯洁队伍的目的开展审干工作。
运动经过 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在整顿三风的同时,开始审查干部。
7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的康生作了《抢救失足者》的报告,夸大敌情,声称大批特务潜入了革命队伍,掀起所谓“抢救运动”。
此后,运动迅速扩大化,采用了许多错误的审查方法,如逼供信等,使许多无辜干部群众被错误地打成“特务”“叛徒”“反革命” 。
纠正与反思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很快发现了运动中的严重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1943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首长负责,亲自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的九条方针,强调要严禁逼供信和肉刑。
之后,陆续对受冤屈的人员进行甄别平反,赔礼道歉。
“抢救运动”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次严重失误,造成了不良后果,但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体现了党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自我纠错的精神品质,为后来正确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