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官督商办,名词解释定义是?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盛行于19世纪70 - 90年代。
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含义:“官督商办”即由官府监督管理,商人出资认股并负责具体经营。
官府通过委派官员对企业进行控制和指导,商人则承担企业的大部分资金筹集以及日常经营事务。
背景与目的: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财政紧张,无力单独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同时,民间资本虽有投资意愿,但对新兴产业缺乏经验和信心,且担心政策风险。
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官督商办”模式应运而生。
代表企业: 轮船招商局是典型的官督商办企业,由李鸿章发起创办。
此外,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总局等也采用了这种组织形式。
特点:一方面,企业在经营上借助官方的支持和保护,享有一些特权,如专利垄断权、减免税厘等优惠政策,这有助于企业在初期抵御外国企业的竞争,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又依靠商人的资本和经营才能进行运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
影响:积极方面,官督商办模式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消极方面,由于官府的过多干预,企业内部存在官僚作风严重、管理腐败、任人唯亲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也限制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逐渐走向衰落 。
- 上一篇:未亡人什么意思?未亡人怎么读?
- 下一篇:什么是均输法,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