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生活百科 > 详情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朝臣姓,安倍氏,汉名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 ,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杰出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

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入唐求学:唐开元五年(717年 ),阿倍仲麻吕作为遣唐留学生,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从难波(今大阪)出发,西渡黄海,抵达长安(今西安)。

他进入国子监太学学习,由于勤奋刻苦,很快就精通了汉文。

科举入仕:完成学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高中进士。

此后,阿倍仲麻吕先后担任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门下省左补阙、仪王友等职,与当时众多唐朝官员交往密切。

滞留唐朝:在唐朝为官多年,阿倍仲麻吕深受唐玄宗赏识,赐名晁衡。

期间,他一直思念故乡,曾多次请求归国,但未获准许。

直到天宝十一年(752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来到长安,阿倍仲麻吕终于得到唐玄宗批准,随团准备返回日本。

遭遇海难:在归国途中,船队遭遇风暴,阿倍仲麻吕所乘船只漂流至安南驩州(今越南境内),他幸免于难,但其他船只与使团成员大多遇难。

之后阿倍仲麻吕又辗转回到长安,继续在唐朝任职,最终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主要成就 促进文化交流:阿倍仲麻吕长期生活在中国,熟悉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

他将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科技等知识传回日本,对日本的政治改革、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他带去的大量汉文典籍,丰富了日本的藏书,推动了日本文学、学术的发展。

增进友好关系:作为中日友好交流的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如李白、王维等。

通过与他们的交往,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他与这些人的诗歌唱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也为两国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代表诗作 阿倍仲麻吕擅长诗文创作,其作品在当时的唐朝和日本都有一定影响力。

他留下的诗作《望乡》:“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日本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 随机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

奥仲麻琴个人资料_图片_影视作品

奥仲麻琴个人资料_图片_影视作品

1.个人资料 奥仲麻琴 歌手 | 演员 Makoto Okunaga女 天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