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律六十篇”,名词解释定义是?
“汉律六十篇”是西汉时期法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汉代法律体系中一系列重要法典的统称,它构建了汉代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后世封建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具体构成如下: 《九章律》:由萧何主持制定,在秦律六篇(《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 )基础上,增加《户律》(主要规定户籍、田赋、婚姻等事项 )、《兴律》(涉及征发徭役、城防守备等内容 )、《厩律》(关于畜牧养殖、马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 )三篇而成,共九篇,是汉律的核心内容,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傍章律》:由叔孙通制定,共计十八篇。
主要是关于礼仪制度方面的法律规定,详细规范了朝廷的礼仪、尊卑秩序等内容,以维护封建统治的等级制度和尊严,是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礼仪规范的法律化。
《越宫律》:张汤所制,共二十七篇。
此律重点在于规范宫廷侍卫、门禁管理以及皇帝的安全保卫等方面,旨在保障皇宫的安全与秩序,强化对宫廷事务的法律管控,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廷的稳定运行。
《朝律》:又称《朝贺律》 ,由赵禹制定,有六篇。
该律主要针对诸侯百官朝见皇帝的相关礼仪和程序作出严格规定,明确了朝会时的各项规则,以维护朝廷的威严和正常的政治秩序。
这四部法典合称为“汉律六十篇”,涵盖了刑事、民事、行政、礼仪等多个领域,标志着汉代法律体系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为巩固汉朝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
- 上一篇:洗手(名词解释)
- 下一篇:什么是凝血反应瀑布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