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一二原文
《古人谈读书》其一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字词解释 敏:天资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
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
知(zhì):通“智”,智慧。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导。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
《古人谈读书》其二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字词解释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这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 上一篇:二货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 下一篇:拨云见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