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张岱的译文和注释
张岱关于峨眉山的作品是《峨眉山佛光记》,以下为你带来这篇文章的译文和注释:
《峨眉山佛光记》原文
戊午之腊,余同小傒、姬侍,由闽入江右,谒鄣南王于安仁。至汎水,阻雪,舟楫不通者五日。岁暮抵建昌,谒益藩于荆府。荆府去山六十里,余遂策蹇往游。
初至伏虎寺,饮神水阁,遇峨眉僧眉公,言:“山顶有光相寺,以睹佛光著名,须凌晨乘笋舆上,日暮始得返。无宿山上者,虽竹床一榻,无从觅也。”余信之,遂宿报国寺。
次日五鼓,取笋舆,令一夫前驱,一夫肩舆,循山麓西南行。山半稍平,有涧焉,涧广四五丈,泉鸣不绝,两傍多苍松,参天蔽日。过清音阁,逾白龙洞,道经九十九道拐,羊肠屈曲,有八十四盘。良久,抵天门石,两壁夹立,中通一线,上下三丈许,仰视天空,仅露一隙。
又行里许,至纯阳殿,殿颇宏敞,道士云:“过此皆纯石,路绝陡峻,虽舆夫不能着脚,必易腰舆乃可。”于是易舆,过华严顶,乃至光相寺。
寺踞山巅,高插云汉,气象庄严。入门,有楼翼然,额曰“光明藏”。僧导余升楼,凭栏四望,诸峰环列,白云在下,俯视万状,心目为之开朗。是日微阴,时有小雨,下午二时许,僧亟趋余曰:“佛光合矣!”余急趋楼下,西行百馀步,忽睹光相,焕赫圆满,五色炫耀,轮围数十丈,万众稽首,围绕瞻仰。余亦毛骨悚然,通身汗下,不敢正视。
移时,光渐移,过山而东,寒威凛冽,不可久立,乃归。僧曰:“佛灯常现,每至夜分,山下数千百炬,闪烁山谷,灿如繁星,亦奇观也。”余恨未及见。
下山,过万年寺,寺有砖塔七级,高十六丈,规制古朴,相传为唐时物。又过圣积寺,寺有大钟,重三万六千斤,铸于明嘉靖间,声闻百里,亦山中胜迹也。
余既归,检旧帙,得范成大《吴船录》,其中载峨眉山佛光事甚详,因并录之,以广异闻。
注释
戊午:指明崇祯元年(1628 年)。
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
小傒:小奴仆。
姬侍:侍妾。
江右:江西。
鄣南王:明朝藩王。
安仁: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汎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建昌:今江西南城。
益藩:益王,明朝藩王。
荆府:益王府在江西建昌,称荆府。
策蹇:骑驴。蹇,跛脚的驴。
伏虎寺:峨眉山寺庙名,位于峨眉山麓。
神水阁:伏虎寺内建筑。
眉公:峨眉山僧人。
光相寺:在峨眉山金顶,是观赏佛光的最佳地点。
笋舆:竹轿。
五鼓:五更,约凌晨三到五点。
清音阁:峨眉山景点,位于牛心岭下。
白龙洞:在峨眉山。
九十九道拐:峨眉山登山道,道路曲折。
八十四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天门石:峨眉山景点,两壁夹立如门。
纯阳殿:峨眉山道观。
腰舆:一种简易轿子,乘坐时人以腰为支撑点。
华严顶:峨眉山山峰名。
云汉:云霄,高空。
光明藏:光相寺内楼阁名。
稽首:古代跪拜礼,行礼时头触地较长时间。
万年寺:峨眉山历史悠久的寺庙。
砖塔:万年寺内的无梁砖殿,造型独特。
圣积寺:峨眉山寺庙。
大钟:圣积晚钟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 年)。
旧帙:旧书。
范成大:南宋诗人,著有《吴船录》。
译文
崇祯元年腊月,我带着小奴仆和侍妾,从福建进入江西,到安仁拜访鄣南王。行至汎水时,被大雪阻拦,船只五天都无法通行。年终时抵达建昌,到荆府拜见益王。荆府距离峨眉山六十里,我便骑驴前去游览。
刚到伏虎寺,在神水阁喝茶,遇见峨眉山僧人眉公。他说:“山顶有座光相寺,以能看到佛光而闻名。必须凌晨乘坐竹轿上山,傍晚才能返回。山上没有可供住宿的地方,哪怕是一张竹床也找不到。”我相信了他的话,于是住在报国寺。
第二天五更时分,我乘坐竹轿出发,让一个人在前面引路,一个人抬着轿子,沿着山脚向西南前行。走到半山腰地势稍平的地方,有一条山涧,涧宽四五丈,泉水潺潺流淌不停,两旁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遮蔽了日光。经过清音阁,越过白龙洞,途中经过九十九道拐,山路如羊肠般曲折,有八十四盘。走了很久,到达天门石,两边的石壁对立,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上下高三丈左右,抬头仰望天空,只露出一条缝隙。
又走了一里左右,来到纯阳殿,殿堂颇为宏伟宽敞。道士说:“过了这里都是石头路,极其陡峭险峻,即使是轿夫也难以立足,必须换乘腰舆才行。”于是换了轿子,经过华严顶,终于到达光相寺。
光相寺坐落在山顶,高耸入云,气象庄严。进入寺门,有一座楼阁飞檐翘起,匾额上写着“光明藏”。僧人带我登上楼阁,凭栏四处眺望,只见群山环绕,白云在脚下飘浮,俯瞰万物,
- 上一篇:腹语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八月十五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