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湖事变简介
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以下是详细介绍:
事件背景
日本国内形势: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经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激化。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日本统治集团妄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寻求出路,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
国际环境:当时,国际联盟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未能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欧美列强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这使得日本认为有机可乘,更加大胆地推行其侵略计划。
长期准备: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逐步在东北进行政治、经济渗透和军事部署,为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做了长期准备。
事件经过
蓄意谋划: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
迅速推进:事变发生后,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得以迅速占领沈阳城,并在随后的几天内,相继占领了安东(今丹东)、营口、长春等城市及辽宁、吉林的大部分地区。
扩大侵略: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东北全境沦陷。1932年2月,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实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殖民统治。
事件影响
对中国: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全国各界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对国际: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它表明法西斯势力开始抬头,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也促使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