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含义
“三味书屋”的含义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释: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说:这是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曾解释的。“稻粱”指谷类食物,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食粮;“肴馔”指丰盛的饭菜;“醯醢 ”是古时的调味品,如醋和肉酱之类。意思是说阅读经书就像是吃主食,是基础且必要的;读史书如同品尝美味佳肴,丰富多彩;而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则像品味各种调味品,能带来独特而多元的滋味。这种说法体现了书屋对不同类型书籍阅读价值的重视,涵盖了传统文化经典各个重要方面,鼓励学子广泛涉猎,从各类书籍中汲取营养 。
“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说:“太羹”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汁,味道最为古朴、纯粹;“折俎”是指将牲体分解之后放在俎上,代表丰富实在的食物;“醯醢”同样是调味品。此说法将诗书比作最原味的太羹,强调其原汁原味和深厚底蕴;史书如丰盛的折俎,有着丰富的内涵;诸子百家之作则似调味的醯醢,为学问增添别样风味。整体表达了对不同种类书籍价值的尊崇,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追求不同层次知识体验的理念。
佛教“三味”说:在佛教教义里,“三味”是指心专注于一境,是一种定的境界,也被称为“三摩地” 。借用到书屋名称上,寓意着在这个学习的地方,学子们要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沉浸于知识的海洋,用心钻研学问,达到一种专注且深入的学习状态,以获取智慧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