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而不可即和可望而不可及的区别
“可望而不可即”与“可望而不可及” 意思相近,在现代汉语中常常通用,但在词源及用法上有一些细微差别:
词源及出处
可望而不可即: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强调可以看到却无法接近,有一种距离上难以跨越的无奈感。 “即”在古文中有“靠近、接触”之意。
可望而不可及:较早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人由此引申出“可望而不可及”,侧重于目标、事物虽然能够看见,但是难以达到或实现,“及”有“达到”的意思。
用法侧重
可望而不可即:更着重于空间、物理层面的距离感,描述实际存在的距离使得人无法靠近某个对象。例如:那座神秘的岛屿在海中央,远远望去清晰可见,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可望而不可及:除了可用于描述空间距离外,还更多用于抽象的情境,如目标、理想、能力等方面,表示虽然能够看到某种目标或境界,但凭借自身条件很难达到。例如:成为世界冠军是许多运动员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在现代日常使用和多数词典释义中,二者基本通用,都表达看似可以达到但实际上很难实现或接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