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的历史典故
“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自宋太宗赵光义阅读《太平总类》的故事。
以下为详细介绍: 典故背景:宋朝建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纂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全书共一千卷,按照主题分为五十五门,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具体经过: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
当时有人觉得皇帝日理万机,还要抽出时间读书实在辛苦,劝他少看些,以免过度劳神。
但宋太宗却回答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 。
”意思是他生性喜爱读书,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只要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收获,并非毫无意义的事。
就这样,宋太宗坚持每日阅读,一年内就通读了《太平总类》。
后世意义: “开卷有益”这个典故由此而来,意在鼓励人们多读书。
它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理念,即只要翻开书本进行学习,总会从中获取知识、得到益处。
- 上一篇:2024年元宵节灯谜之文学典籍类
- 下一篇:2023年湖北高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