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如何做好饮食调理?
1、提供足够的热量
肝硬化患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摄入,减少禁食状态持续时间,避免肌肉分解代谢。若合并营养不良和肌肉减少症,每天每公斤体重应达到30~35千卡热量,每天每公斤体重提供1.5克蛋白质;非营养不良的代偿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也是提供同样的热量。
2、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除了改善整体热量摄入外,也要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不过前提是应保持去脂体重,每公斤体重每天补充1.0~1.5克蛋白质。经过研究表明,低蛋白质饮食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肌肉减少症,增加患肝性脑病的风险,所以不能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
若只是轻度肝性脑病,不需要减少或禁止蛋白质摄入;发生严重肝性脑病时需根据肝功能和肝性脑病综合判断,适当地减少蛋白质摄入,等病情逐渐恢复之后再慢慢地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尽量把每天蛋白质摄入总量分散到一日三餐中,这样能改善耐受。
3、膳食成分和吃饭的时间
由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存糖原功能受到损害,所以应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这样能促进肌肉组织重建,减少肌肉组织流失。清醒状态时规律且频繁进食,这样能满足身体对营养需求,缩短禁食状态时间。保证摄入热量充足的前提下应采取少量多餐原则,上午10点、下午4点和睡觉前分别加餐一次。
4、蛋白质来源
肝硬化患者尽量从乳制品中获取优质蛋白质,利用率比较高。相对来说,植物蛋白耐受性比动物蛋白好,能为身体提供膳食纤维,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起到通便效果,同时也能减轻或预防肝性脑病。还有大豆、豆腐或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肝硬化患者饮食应掌握哪几个原则?
1、拒绝吃二十碳五烯酸含量较高的鱼
消化道出血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某些鱼类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物质,这属于不饱和有机酸,但经常吃此类鱼肉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除了鱼刺会穿刺食道静脉曲张和胃底外,二十碳五烯酸物质也会改变部分凝血系统功能,从而引起大出血。所以肝硬化患者拒绝吃秋刀鱼、沙丁鱼以及金枪鱼等。
2、避免吃太多糖
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已受到严重损害,储存在肝脏的单糖转化成糖原的功能降低,减弱部分单糖转化为脂肪的能力。若肝硬化患者仍然吃太多糖分,可能会诱发脂肪肝或肝性糖尿病,增加病情治疗难度。
3、远离酒精和刺激性食物
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不能吃高胆固醇和太肥腻的食物,同时也应限制盐摄入。当出现肝性脑病或肝性脑病倾向时拒绝摄入蛋白质,应提供液体或半流体食物;伴有食道静脉曲张时不能吃坚硬食物,必要时需以静脉注射补充营养。
4、远离高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可升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避免或减少肝脂肪浸润,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不过摄入太多蛋白质会在体内转化成氨,氨属于有毒物质,肝脏无法把氨转化成无毒物质排出体外,久而久之诱发肝昏迷,所以肝硬化患者不能摄入太多蛋白质。
5、拒绝吃辛辣食物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处于高压状态,由于胃黏膜糜烂和溃疡,从而导致食管、胃底和肝门静脉扩张。若仍然不节制地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再次损伤胃黏膜,甚至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6、远离高盐食物
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已受损,减弱肝脏破坏抗利尿素能力,排尿量减少,从而使得盐在体内残留。另外,血浆蛋白含量减少易导致腹水或水肿,所以肝硬化患者应远离高盐食物。
7、拒绝太硬的食物
肝硬化患者伴有门静脉高压,食管下端和胃底血管变粗,血管管壁也变薄,若吃太硬的食物可刺破或刮伤血管,从而导致大出血,甚至会威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