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往上穴位图
胸口往上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它们分属不同经络,有着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和治疗作用。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任脉穴位 天突 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嗝等病症。
此穴主要用于调理肺系及咽喉部疾病,刺激该穴位可宽胸理气、化痰利咽 。
操作: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 - 1.5寸。
需注意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重要脏器。
璇玑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柄的中央,天突下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它有助于调节胸中气机,对胸部气机不畅引起的多种症状有改善作用。
操作:平刺0.3 - 0.5寸。
华盖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璇玑下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等。
该穴位可宣肺止咳、宽胸理气,常用于缓解肺部及胸部的不适。
操作:平刺0.3 - 0.5寸。
足阳明胃经穴位 承泣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瞤动、口眼歪斜等眼部病症。
此穴是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通过刺激它可调节眼部气血,改善眼部功能。
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 - 1.5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出针时稍加按压,防止出血。
四白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
它不仅对眼部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可用于改善面部神经肌肉的功能。
操作:直刺或斜刺0.3 - 0.5寸。
足少阳胆经穴位 头临泣 位置: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等。
该穴位可清利头目、熄风止痉,对头部及五官的多种病症有疗效。
操作:平刺0.5 - 0.8寸。
风池 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等。
风池穴是一个保健和治疗的重要穴位,可疏风清热、醒脑开窍、聪耳明目。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 - 1.2寸。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翳风 位置: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
该穴位主要用于调理耳部及面部的病症,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改善听力。
操作:直刺0.8 - 1.2寸。
胸口往上穴位图(1)
胸口往上穴位图(2)
胸口往上穴位图(3)
胸口往上穴位图(4)
胸口往上穴位图(5)
胸口往上穴位图(6)
胸口往上穴位图(7)
胸口往上穴位图(8)
胸口往上穴位图(9)
胸口往上穴位图(10)
胸口往上穴位图(11)
胸口往上穴位图(12)
胸口往上穴位图(13)
胸口往上穴位图(14)
胸口往上穴位图(15)
胸口往上穴位图(16)
胸口往上穴位图(17)
胸口往上穴位图(18)
胸口往上穴位图(19)
胸口往上穴位图(20)
胸口往上穴位图(21)
胸口往上穴位图(22)
胸口往上穴位图(23)
胸口往上穴位图(24)
胸口往上穴位图(25)
胸口往上穴位图(26)
胸口往上穴位图(27)
胸口往上穴位图(28)
胸口往上穴位图(29)
胸口往上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