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脚趾穴位图
艾灸脚趾穴位是中医养生和治疗的一种方法,以下为你介绍常见脚趾穴位及艾灸相关信息: 脚趾常见穴位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厉兑穴:归足阳明胃经,位于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
足窍阴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艾灸脚趾穴位的功效 调节脾胃功能:艾灸隐白穴,可健脾统血、宁神定志,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清肝泻火:刺激大敦穴,能起到清肝明目、疏肝理气的作用,对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因肝火上炎导致的病症有一定调理效果。
清胃泻火:艾灸厉兑穴,可清泻胃火,缓解胃火上炎所致的牙痛、咽喉肿痛、口臭等问题。
利胆通络:足窍阴穴艾灸有助于疏通胆经气血,对偏头痛、目眩、耳鸣等胆经循行部位的不适有改善作用。
矫正胎位(特殊作用):至阴穴是临床常用于矫正胎位不正的经验穴,在特定孕期(一般为妊娠28~32周之间),艾灸至阴穴可通过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气血,促使胎位转正。
艾灸方法 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每个穴位艾灸10 - 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围绕穴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但不灼痛。
每个穴位施灸10 - 15分钟。
注意事项 艾灸时间:一般建议在白天进行艾灸,避免晚上太晚艾灸,以免影响睡眠。
饭后不宜立即艾灸,最好间隔1小时以上。
温度控制:艾灸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如果感觉过热,应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
禁忌人群:孕妇腹部、腰骶部及一些可能影响胎儿的穴位(如至阴穴在非胎位不正调理需求时)不宜艾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者不宜艾灸;皮肤过敏、破溃、感染处不宜艾灸。
艾灸脚趾穴位图(1)
艾灸脚趾穴位图(2)
艾灸脚趾穴位图(3)
艾灸脚趾穴位图(4)
艾灸脚趾穴位图(5)
艾灸脚趾穴位图(6)
艾灸脚趾穴位图(7)
艾灸脚趾穴位图(8)
艾灸脚趾穴位图(9)
艾灸脚趾穴位图(10)
艾灸脚趾穴位图(11)
艾灸脚趾穴位图(12)
艾灸脚趾穴位图(13)
艾灸脚趾穴位图(14)
艾灸脚趾穴位图(15)
艾灸脚趾穴位图(16)
艾灸脚趾穴位图(17)
艾灸脚趾穴位图(18)
艾灸脚趾穴位图(19)
艾灸脚趾穴位图(20)
艾灸脚趾穴位图(21)
艾灸脚趾穴位图(22)
艾灸脚趾穴位图(23)
艾灸脚趾穴位图(24)
艾灸脚趾穴位图(25)
艾灸脚趾穴位图(26)
艾灸脚趾穴位图(27)
艾灸脚趾穴位图(28)
艾灸脚趾穴位图(29)
艾灸脚趾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