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督脉穴位图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其上有多个对宝宝健康有益的穴位,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穴位及其作用、操作方法: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法:两耳尖向上连线中点处。
作用:健脑益智、安神定志、升阳举陷。
可改善宝宝智力发育迟缓、惊风、失眠、脱肛等情况 。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百会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日1 - 2次。
动作要轻柔,因为宝宝囟门尚未完全闭合,尤其是较小的婴儿。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宁心安神、醒脑开窍。
对宝宝的头痛、失眠、惊痫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操作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揉,每次2 - 3分钟,每天操作1 - 2次。
大椎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就是大椎穴。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
常用于缓解宝宝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按揉大椎穴,每次3 - 5分钟。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但要特别注意距离和温度,采用温和灸,距离皮肤2 - 3厘米,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次艾灸5 - 10分钟,每周2 - 3次,适用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宝宝。
命门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作用:温肾壮阳、强健腰膝。
对宝宝先天不足、发育迟缓、遗尿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操作方法:用手掌小鱼际部位轻轻揉擦命门穴,以局部温热为度,每次操作3 - 5分钟,每日1次。
长强穴 位置: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解痉止痛、调肠止泻。
可用于改善宝宝腹泻、便秘、脱肛等肠道问题。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揉长强穴,每次2 - 3分钟,每天1 - 2次。
在给宝宝进行穴位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和身体。
如果宝宝有疾病或健康问题,穴位操作仅可作为辅助保健手段,必要时需及时就医 。
宝宝督脉穴位图(1)
宝宝督脉穴位图(2)
宝宝督脉穴位图(3)
宝宝督脉穴位图(4)
宝宝督脉穴位图(5)
宝宝督脉穴位图(6)
宝宝督脉穴位图(7)
宝宝督脉穴位图(8)
宝宝督脉穴位图(9)
宝宝督脉穴位图(10)
宝宝督脉穴位图(11)
宝宝督脉穴位图(12)
宝宝督脉穴位图(13)
宝宝督脉穴位图(14)
宝宝督脉穴位图(15)
宝宝督脉穴位图(16)
宝宝督脉穴位图(17)
宝宝督脉穴位图(18)
宝宝督脉穴位图(19)
宝宝督脉穴位图(20)
宝宝督脉穴位图(21)
宝宝督脉穴位图(22)
宝宝督脉穴位图(23)
宝宝督脉穴位图(24)
宝宝督脉穴位图(25)
宝宝督脉穴位图(26)
宝宝督脉穴位图(27)
宝宝督脉穴位图(28)
宝宝督脉穴位图(29)
宝宝督脉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