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脾胃穴位图
手上与脾胃相关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大鱼际 位置:位于手内侧,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简单来说,就是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作用:中医认为,大鱼际与脾胃经相关。
刺激大鱼际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利咽、通络等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它对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也有辅助治疗效果,这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与大肠在消化功能上相互协作,所以通过刺激大鱼际能起到多方面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大鱼际,每次按揉5 - 10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也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拿大鱼际部位,力度适中,每次捏拿3 - 5分钟。
2. 板门 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即手掌面,大鱼际的中点处,桡侧赤白肉际之间。
作用:板门穴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功能,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的作用。
常用于小儿推拿中,治疗小儿积食、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脾胃不和的病症。
通过刺激板门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方法:在小儿推拿时,一般用拇指指端按揉板门穴,称为“揉板门”,频率每分钟约120 - 160次,操作3 - 5分钟。
成人自我保健时,也可用同样方法,力度稍重一些,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宜。
3.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作用:合谷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而脾胃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
刺激合谷穴不仅能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对脾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还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对于因脾胃失调导致的面部气血不佳等情况也有一定的调理功效。
按摩方法: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合谷穴,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揉动,每次按摩3 - 5分钟,每天可按摩2 - 3次。
注意孕妇不宜大力刺激合谷穴,以免引起子宫收缩 。
手上脾胃穴位图(1)
手上脾胃穴位图(2)
手上脾胃穴位图(3)
手上脾胃穴位图(4)
手上脾胃穴位图(5)
手上脾胃穴位图(6)
手上脾胃穴位图(7)
手上脾胃穴位图(8)
手上脾胃穴位图(9)
手上脾胃穴位图(10)
手上脾胃穴位图(11)
手上脾胃穴位图(12)
手上脾胃穴位图(13)
手上脾胃穴位图(14)
手上脾胃穴位图(15)
手上脾胃穴位图(16)
手上脾胃穴位图(17)
手上脾胃穴位图(18)
手上脾胃穴位图(19)
手上脾胃穴位图(20)
手上脾胃穴位图(21)
手上脾胃穴位图(22)
手上脾胃穴位图(23)
手上脾胃穴位图(24)
手上脾胃穴位图(25)
手上脾胃穴位图(26)
手上脾胃穴位图(27)
手上脾胃穴位图(28)
手上脾胃穴位图(29)
手上脾胃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