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酒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喝白酒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白酒又叫烧酒、白干儿,是烈性酒,酒精度很高。白酒是用高粱、玉米、红薯、米糠、稗子等粮食或其他果品发酵、蒸馏而成。因为没有颜色,所以叫白酒。
白酒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和其他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在中国,每年约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约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据统计,全世界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作事故中有1/3以上是酗酒所致。
有研究表明,过量饮酒者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肿的发生率高出两倍以上,甲状腺癌发生率高出30%~150%,皮肤癌发生率高出20%~70%,妇女发生乳癌的机会高出20%~60%。/p>
在食管癌患者中,过量饮酒者占60%,而不饮酒者仅占2%。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较大,如果饮酒或过量饮酒,肝癌发生率将大大增加。
【营养成分】
白酒中除含有极少量的钠、铜、锌外,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
【食疗功效】
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轻快、御寒提神的功能。
少量饮用白酒,特别是低度白酒,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饮食宜与忌】
每次1小杯(15~25毫升),每天不超过50毫升。健康的35岁以上男性和过了绝经期的妇女可适量饮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功能不佳或有肝病者禁饮。心情不佳或悲伤时慎饮。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可饮用,以免对孩子不利。有生育计划的夫妇,至少半年内应绝对戒酒。不可天天饮用,也不宜和其他酒一起饮用。
饮白酒前后不能服用各类镇静药、降糖药、抗生素和抗结核药,否则会引起头痛、呕吐、腹泻、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服用某些中药时,可用少量白酒送服。
在酿制白酒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包括甲醇、醛、杂醇油、铅和氰化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的室内,少量饮酒有御寒作用;在有风的室外饮酒,只能使人更加寒冷。
饮酒前须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是选择最佳的饮品。据近年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几种经常饮用的酒类中,对肝脏几乎无损伤的品种首推红葡萄酒,黄酒次之,而白酒是对肝损害最为严重的酒类。
二是饮酒前要吃点儿东西垫底。在喝酒前先吃点儿饼干及米饭等食物,能减少酒精对胃肠及肝脏的损害,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醉酒后,须采取一些对策:
第一,对醉酒者要注意保暖,将头转向一侧,如有呕吐,应及时清除其口内的呕吐物,要当心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并引起肺部感染。
第二,醉酒较明显,又不能配合服用解酒食品时,可设法使醉酒者产生恶心呕吐(用手指、棉棒、鸡毛等搅触病人咽喉),将胃内食物吐出,必要时还可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液洗胃。但注意不可用浓茶、咖啡等来解酒,因为茶和咖啡不但不能帮助解酒,反而会加重醉酒症状。
第三,对重度醉酒者,身边的人应及时拨打120,或者立即送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千万不能耽误时间。切记,不管是轻度还是重度醉酒,一律不能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忌混杂饮。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不能混杂饮。因为各种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饮酒后约80%的酒精由十二指肠吸收,20%由胃吸收。
如单饮白酒,虽然相对而言含酒精高,但喝的数量较少,加上边饮美酒,边吃佳肴,胃内酒与食物混杂在一起,一时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这就大大减缓了十二指肠吸收酒精的时间。
如白酒、啤酒混杂喝,液体量大增,酒很快就会流入十二指肠中,促使吸收酒精的时间加快,因而人易醉、早醉。
忌饮早酒、空腹酒。此时饮酒,酒精被吸收得快,使血液中含酒精量迅速提高,同时对胃的刺激也大,易伤身,也易醉。
忌餐餐海量,天天豪饮或猛饮快饮。据专家测算,嗜酒者和猛饮者的心脏负担比不饮酒、少饮酒或慢饮酒者高出数倍。心脏负担过重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形成一种病态——“牛心”。
忌喝冷酒。一般说来,无论是白酒还是黄酒,喝热酒都比喝冷酒好。因为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还掺杂着一些甲醇、甲醛等少量有害物质。如人体摄入4~8毫克甲醛,便会影响视力。而这些有害物质的酒精溶液和水溶液混合后的沸点低于60℃。如果将酒加热,酒中的这些有害物质就能基本上挥发了,喝温酒既舒服又安全。
【食疗方】
◆白酒蒸鱼
鲜鱼1条,盐、白酒、香菜适量。
鲜鱼洗净开膛,洒少许白酒去腥味,加盐上锅蒸,出锅后撒上香菜即可。
功效:去除油腻,增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