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唐《新修本草》首载,认为它“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宋·苏颂说:“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蛮人生啖云可祛邪辟恶。”此药近年来研究较多,已成为理血的要药。
(别名):黄姜、宝顶香。
(品种与药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或纺锤形块根,表面灰褐,内面黄色。干燥后的药材经煮过透心,晒干并撞去粗皮。主根茎部商品称“姜头”,侧生根茎称“子姜”。外形似姜而少分叉,单个长2~5厘米,直径1.5~3.0厘米,表面深黄粗糙,有明显环纹与皱缩纹。经加工撞擦后表面较光滑,棕黄色,常有1~2个指状分支。见彩图3-27。以个头均匀,表面黄色、断面棕黄色,质坚体重,气味辛香,嚼之唾液染黄者为佳。商品以子姜质好。
(成分与药理);主含姜黄素0.3%~1.0%,挥发油4.05%~6.0%,其中姜黄酮58%、姜黄烯20%、少量的水芹烯、倍半萜烯酮、龙脑等。
主要药理作用有:
1.抗氧化作用
对高脂模型动物,姜黄素有降低血清、肝脂质过氧化物,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姜黄素有较强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物和稳定细胞膜的作用。抑制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姜黄对五大脏器的脂质过氧化均有明显对抗作用。
2.降血脂作用
姜黄素能降低血清、肝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尤以后者显著。姜黄可能通过脂肪向糖转化而成胆固醇的抑制作用而实现降脂。姜黄能促进胆囊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排泄,从而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3.抗肿瘤作用
姜黄能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抗心肌实验性损伤,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聚状态。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5.利胆、保肝作用
姜黄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分泌,促进胆囊收缩。姜黄有减少中毒性肝炎肝细胞损害作用。
6.抗炎、抗微生物、抗寄生虫作用
姜黄素能对抗角叉菜胶诱发的指(趾)炎症肿胀;挥发油能对抗真菌。姜黄对利什曼原虫有抑杀作用,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抗变态反应作用
姜黄对Ⅰ、Ⅳ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姜黄有一定的止痒作用。
8.终止妊娠作用
姜黄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早、中、晚期妊娠,均有终止妊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抗孕激素活性和引起宫缩有关。
9.光效作用
姜黄在正常情况下,其杀菌能力较弱,但在光照射条件下,微量的姜黄素就显示出很强的光毒性反应。这种反应只有在有氧情况下产生。因此姜黄素可能作为一种光敏性药物,应用于银屑病、癌症、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光疗。姜黄素对易光解药物具有稳定作用。
(性味与功能)
苦辛,温。亦有谓大寒者,无毒。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保肝、利胆。用于胸胁刺痛,心腹痞满胀痛,癥瘕聚积,血瘀经闭、经痛,产后瘀血腹痛,臂痛,跌打损伤。近来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高脂血症、腰肌劳损等。
(临床应用)
1.胸痛难耐姜黄2份,当归2份,木香1份,乌药1份,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黄酒调服(《圣济总录》姜黄散)。
2.肩背臂痛、腰肌劳损、颈椎病姜黄15克,羌活15克,白术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3.胆囊炎、胆石症柴胡12克,姜黄12克,茵陈15克,栀子12克,陈皮6克,水煎服。
4.慢性肝炎、肝硬化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姜黄各15克,水煎服。
5.产后瘀血腹痛姜黄9克,水煎服。
6.月经前期,量少滞涩姜黄、当归、丁香、白芍各等份,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每日2~3次。
7.老人抗衰老、健身姜黄、西洋参各5~6克,沸水浸泡代茶饮。
8.跌仆瘀痛、肌肉拉伤姜黄、赤芍、当归、川芎、黄芪各等份,共研为细粉,每服6克,黄酒送下,每日3次。
9.湿疹姜黄研细末,加冰片适量,局部撒布,具止痒、燥湿作用。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保健抗衰老每日3~9克。研粉撒布外用于湿疹或感染伤口。
(注意事项)
1.孕妇不宜。
2.血虚无气滞血瘀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