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姆嘉通(名词解释)
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 ,被称为“美学之父”。
以下为其详细信息: 人物生平:1714 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柏林,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哈雷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神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1740年担任哈雷大学的副教授,1749年任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教授,1762年起一直担任该校哲学院院长,1762年7月26日在法兰克福去世。
学术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鲍姆嘉通深受莱布尼茨 - 沃尔夫哲学体系的影响。
1735 年,他在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Aesthetica)这一概念,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即“感性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美学。
1750 年,鲍姆嘉通正式出版了名为《美学》的专著第一卷,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这部著作系统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为美学学科构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
美学观点: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他所说的感性认识包括感觉、想象、情感等方面,当这些感性认识达到完善状态时,就产生了美。
他强调艺术是对感性认识的表现,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将混乱的感性材料整理成具有秩序和和谐的作品,从而实现感性认识的完善。
鲍姆嘉通还探讨了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等问题,为后世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上一篇:什么是均输法,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简述制备无氨水的常用方法。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