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栏技术名词解释
栅栏技术(Hurdle Technology)是食品保藏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体系,由德国肉类研究中心微生物和毒理学研究所所长Leistner博士于1976 年最先提出。以下为详细介绍:
定义核心:栅栏技术是指在食品加工与保藏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保藏因子(即栅栏因子),这些因子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复杂的、具有多层次保障的食品保藏体系,如同一道道栅栏一样,共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品质特性。
常见栅栏因子
温度:高温(如加热杀菌)可以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变性、酶失活,从而杀灭微生物;低温(如冷藏、冷冻)则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速度,延缓其繁殖。例如,牛奶通过高温瞬时灭菌处理后,再冷藏保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品质。
水分活度: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可减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自由水,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像脱水蔬菜、果脯等,通过降低水分含量来控制水分活度,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pH值:不同的微生物有其适宜生长的pH范围,改变食品的酸碱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如泡菜通过发酵产生酸性环境(较低的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同时促进有益乳酸菌的生长,不仅延长了蔬菜保质期,还赋予独特风味。
防腐剂:适量使用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等)或天然防腐剂(如植物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例如在酱油、饮料等产品中添加适量防腐剂,防止微生物污染变质。
氧化还原电位:食品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通过调整该电位可抑制微生物。例如在罐头食品中,密封环境形成低氧化还原电位,抑制需氧菌生长 。
应用优势:栅栏技术打破了传统单一保藏方法的局限性,综合多种保藏因子的协同作用,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食品的有效保藏,最大程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色泽、风味和质地等品质特性,同时减少了单一高强度处理对食品品质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