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穴位图示
人体经络系统中有多条重要的经脉,包含众多穴位,以下以中医里非常重要的任脉和督脉为例,为你展示部分关键穴位: 任脉穴位示例 中极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症;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少腹疼痛,疝气;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系统病证;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神阙穴 位置:在脐区,脐中央。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水肿,小便不利。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前正中线上。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督脉穴位示例 长强穴 位置: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泄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等肠腑病证;癫狂痫;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命门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科病证;小腹冷痛,腹泻。
至阳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病证;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
大椎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
这些穴位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穴位的应用专业性较强,如果要进行针灸、按摩等操作,务必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督脉穴位图示(1)
督脉穴位图示(2)
督脉穴位图示(3)
督脉穴位图示(4)
督脉穴位图示(5)
督脉穴位图示(6)
督脉穴位图示(7)
督脉穴位图示(8)
督脉穴位图示(9)
督脉穴位图示(10)
督脉穴位图示(11)
督脉穴位图示(12)
督脉穴位图示(13)
督脉穴位图示(14)
督脉穴位图示(15)
督脉穴位图示(16)
督脉穴位图示(17)
督脉穴位图示(18)
督脉穴位图示(19)
督脉穴位图示(20)
督脉穴位图示(21)
督脉穴位图示(22)
督脉穴位图示(23)
督脉穴位图示(24)
督脉穴位图示(25)
督脉穴位图示(26)
督脉穴位图示(27)
督脉穴位图示(28)
督脉穴位图示(29)
督脉穴位图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