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难忘的一课教案(范文3篇)
《难忘的一课》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体会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感。
难点: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感受台湾人民在被日本统治50年后重回祖国怀抱时的喜悦与激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台湾风光的视频,提问学生对台湾的了解。
引出课题《难忘的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同桌互助解决读音和字形问题。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进行认读巩固。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难忘的一课”写了哪些事情,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的情境和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出现:结合当时台湾刚刚光复,教师教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缓慢、庄严的语气,体会台湾人民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激动心情。
第二次出现:引导学生想象师生共同朗读时的画面,感受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次出现:让学生思考作者看到礼堂里的画像时为什么会激动,理解此时“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蕴含的更深刻的情感,即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和回归祖国的喜悦。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这堂课让作者如此难忘?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回顾课文内容,再次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难忘的一课》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庙、务”等14个字,会认“闽、诸”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闽南、诸生”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的三次出现,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难点:体会台湾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台湾》,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谈谈对台湾的印象和感受。
展示台湾被日本侵占及回归祖国的历史图片,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讲解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如“诸”“葛”等。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情况。
(三)精读品味,感悟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我”的见闻和感受的段落,思考“难忘的一课”具体指什么。
聚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引导学生研读三次出现的段落。
第一次:课件展示教师教学生写字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指导朗读。
第二次: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感受他们朗读时的激情,思考为什么朗读得这么认真、热烈。
第三次: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作者的描写,体会作者看到祖国伟人画像时的激动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这堂课为什么令作者难忘?从文中找出依据并交流分享。
(四)总结拓展,深化主题
总结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强调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之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五)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写一篇自己难忘的经历的短文。
制作一份关于台湾的手抄报,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难忘的一课》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对比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与学生交流去过的地方,询问是否有人了解台湾。
讲述台湾曾经被外国侵略的历史,引出课题《难忘的一课》。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课文写了作者在( )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 )这一情景,表达了( )。
(三)研读文本,体会情感
提出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在文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
针对三次出现的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次:请学生模仿教师教学生读书的样子,朗读相关语句,体会台湾人民渴望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心情。
第二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师生共同朗读的场景,感受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第三次:引导学生对比作者前后的不同表现,理解此时作者内心的澎湃以及这句话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小组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还能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强调爱国精神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对比两篇文章在表达对祖国情感上的异同点。
(五)布置作业
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以“我爱祖国”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