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莎穴位图
你想问的可能是 “挑痧” 以及涉及的穴位。
挑痧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特制的针具或其他工具,挑破特定部位皮肤,挤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祛邪排毒等目的。
以下为你介绍一些挑痧常用穴位: 头面部穴位 太阳穴: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挑痧此处可缓解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对于外感风热、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效果较好。
印堂穴:在额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印堂穴归属经外奇穴,挑痧此穴位有助于调理肺气、醒脑开窍,可用于缓解头晕、鼻塞、鼻炎等问题。
颈项部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挑痧该穴位可疏风清热、清利头目,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眩晕、耳鸣等病症。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大椎穴为督脉之穴,挑痧大椎穴有解表清热、通阳理气等作用,对发热、咳嗽、颈椎病等有一定的调理功效。
胸腹部穴位 膻中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前正中线上。
膻中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挑痧此处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常用于治疗胸闷、胸痛、心悸、咳嗽等症状。
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中脘穴属任脉,挑痧中脘穴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对胃痛、胃胀、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四肢穴位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挑痧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挑痧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对消化系统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有较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挑痧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挑莎穴位图(1)
挑莎穴位图(2)
挑莎穴位图(3)
挑莎穴位图(4)
挑莎穴位图(5)
挑莎穴位图(6)
挑莎穴位图(7)
挑莎穴位图(8)
挑莎穴位图(9)
挑莎穴位图(10)
挑莎穴位图(11)
挑莎穴位图(12)
挑莎穴位图(13)
挑莎穴位图(14)
挑莎穴位图(15)
挑莎穴位图(16)
挑莎穴位图(17)
挑莎穴位图(18)
挑莎穴位图(19)
挑莎穴位图(20)
挑莎穴位图(21)
挑莎穴位图(22)
挑莎穴位图(23)
挑莎穴位图(24)
挑莎穴位图(25)
挑莎穴位图(26)
挑莎穴位图(27)
挑莎穴位图(28)
挑莎穴位图(29)
挑莎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