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穴位图
中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对改善手部湿疹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穴位: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方法是,将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功效: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刺激合谷穴可调节大肠经气血,有助于清热解表、疏风通络,对于因湿热蕴结引起的手部湿疹,能起到一定的清热祛湿作用,缓解局部瘙痒、红肿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合谷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操作3 - 4次。
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当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便是该穴位。
功效:曲池穴同样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的功效。
刺激此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清除体内湿热之邪,减轻手部湿疹所带来的炎症反应,对于改善手部皮肤的红肿、渗出等情况有帮助。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曲池穴,每次按摩5 - 10分钟,每日2 - 3次。
也可以用艾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次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劳宫穴 位置: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有清心火、凉血热的作用。
手部湿疹有时与心经有热有关,刺激劳宫穴可清泻心火,使心经气血通畅,对于因心经有热导致的手部湿疹瘙痒、心烦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轻柔地按揉劳宫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按揉时力度要适中,以穴位处有轻微的酸胀感为佳。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即是血海穴,对侧反之。
功效: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功效。
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刺激血海穴可调节气血,改善血虚风燥型手部湿疹的症状,如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血海穴,每次按压5 - 10分钟,每天可按摩2 - 3次。
也可采用艾灸的方式,操作方法同曲池穴艾灸。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刺激三阴交穴可健脾除湿、调补肝肾,对于因脾虚湿盛、肝肾不足引起的手部湿疹,能从整体上调节身体脏腑功能,改善湿疹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按摩3 - 5分钟,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每天早晚各一次。
穴位刺激对改善手部湿疹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如果手部湿疹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等治疗。
手部湿疹穴位图(1)
手部湿疹穴位图(2)
手部湿疹穴位图(3)
手部湿疹穴位图(4)
手部湿疹穴位图(5)
手部湿疹穴位图(6)
手部湿疹穴位图(7)
手部湿疹穴位图(8)
手部湿疹穴位图(9)
手部湿疹穴位图(10)
手部湿疹穴位图(11)
手部湿疹穴位图(12)
手部湿疹穴位图(13)
手部湿疹穴位图(14)
手部湿疹穴位图(15)
手部湿疹穴位图(16)
手部湿疹穴位图(17)
手部湿疹穴位图(18)
手部湿疹穴位图(19)
手部湿疹穴位图(20)
手部湿疹穴位图(21)
手部湿疹穴位图(22)
手部湿疹穴位图(23)
手部湿疹穴位图(24)
手部湿疹穴位图(25)
手部湿疹穴位图(26)
手部湿疹穴位图(27)
手部湿疹穴位图(28)
手部湿疹穴位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