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艾炙穴位图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对于胃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选择的穴位如下: 腹部穴位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它是胃之募穴,六腑精气汇聚之处,艾灸此穴位能够促进胃部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有效缓解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胃炎症状。
神阙穴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该穴位与人体先天之气相连,艾灸神阙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炎,对胃脘冷痛、食欲不振等现象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此穴为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穴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有助于提升胃部阳气,增强胃的消化功能,适用于胃炎伴有身体虚弱、畏寒肢冷者。
背部穴位 胃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作为胃的背俞穴,它直接反映胃部的气血状况,艾灸胃俞穴可调节胃腑功能,使胃部气血通畅,减轻胃炎引发的疼痛不适。
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脾胃相表里,脾俞穴可健脾益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对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炎,如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情况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多种功效,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炎症状 。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艾灸此穴位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间接改善胃部功能,尤其适用于胃炎伴有月经不调、失眠等症状的患者。
在进行艾灸治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如果胃炎症状严重,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艾灸只能作为辅助疗法。
胃炎艾炙穴位图(1)
胃炎艾炙穴位图(2)
胃炎艾炙穴位图(3)
胃炎艾炙穴位图(4)
胃炎艾炙穴位图(5)
胃炎艾炙穴位图(6)
胃炎艾炙穴位图(7)
胃炎艾炙穴位图(8)
胃炎艾炙穴位图(9)
胃炎艾炙穴位图(10)
胃炎艾炙穴位图(11)
胃炎艾炙穴位图(12)
胃炎艾炙穴位图(13)
胃炎艾炙穴位图(14)
胃炎艾炙穴位图(15)
胃炎艾炙穴位图(16)
胃炎艾炙穴位图(17)
胃炎艾炙穴位图(18)
胃炎艾炙穴位图(19)
胃炎艾炙穴位图(20)
胃炎艾炙穴位图(21)
胃炎艾炙穴位图(22)
胃炎艾炙穴位图(23)
胃炎艾炙穴位图(24)
胃炎艾炙穴位图(25)
胃炎艾炙穴位图(26)
胃炎艾炙穴位图(27)
胃炎艾炙穴位图(28)
胃炎艾炙穴位图(29)
胃炎艾炙穴位图(30)